他的评价非常高。
所以这一次林宇航来禾城担任潮县副书记、代县长,虽然是属于“空降兵”的性质,不过对地方的领导来看,这是他们“求”来的年轻干部,自然不会有什么排斥,反而很是高兴。
在禾城呆了几日,和各位领导都见了见面,并且深入交流了下。
几天后,林宇航在组织部副部长的陪同下前往潮县上任。
上任后,林宇航先熟悉了下工作环境和同志们,然后就带着秘书对潮县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
他这个做法倒是有点像当初林道远的做派,当初林道远去金陵的时候也是如此,在正式工作前带着小邵几乎走遍了苏省各市县包括乡镇,等对于下面的情况了解清楚,摸好底后再开始工作。
这一次来潮县,林宇航提前和林道远通了电话,在电话里林道远也指点了他一番。
地方的工作和企业不同,更和他当初在部队不一样。地方工作是很复杂的,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靠着一些文字的东西去干工作是万万不行的。
许多东西都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控实际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在的一些问题拿出可行的方案和办法来,这才是做事的样子。
仅仅靠想象,拍脑袋、开会讨论,这样的工作方式要不得,最后林道远用伟人的一句话来告诫林宇航,这句话就是“革命工作不是请客吃饭……”提醒他既然到了地方,就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能浮躁。
事实上林宇航也是这样做的,他花了足足大半个月的时间摸清楚了潮县的情况,等全面了解情况后这才开始了正式的工作。他这样的工作态度使得禾城的领导颇为欣慰,同时也让潮县班子的同志对林宇航刮目相看。
虽然情况摸清楚了,但问题却很难解决。
正如上任之初领导和班子的同志介绍一样,潮县的情况不太乐观。
整个潮县能拿得出手的除了前几年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市的表扬,并且获得了很大荣誉外,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的确有些落后。
自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潮县的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在1982年成立了经编针织厂,这家厂子目前的效益还算不错,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海外各国,算得上是比较成功的。
此外,就是一些老国企企业了,比如潮县制革厂(创建于1926年)、中丝三厂(创建于1922年)、机床厂(创建于1952年)、第一轻工机械厂(创建于1969年)、纺织机械厂(创建于1956年)、灯泡厂(创建于1958年)、潮县锁厂(创建于1958年)、化肥厂(创建于1966年)、农药厂(创建于1956年)、石料厂(创建于1971年)、制丝一厂(创建于1927年)、布厂(创建于1956年)、水泥厂(创建于1965年)、针织厂(创建于1943年)、袜厂(创建于1893年)、印刷厂(创建于1951年)、油厂(创建于1958年)、酒厂(创建于1956年)、蔬菜厂(创建于1950年)、塑料厂(创建于1958年)、拉链厂(创建于1958年)……等等。
从这些厂子的创建时间来看,都是一些老企业了,其中最早的是上个世纪就成立的企业,大多数是建国后通过公私合营和小作坊合并成立的国企。
除了1975年成立的邮电机械厂外,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企业聊聊无几,其中就包括前面所提到的经编针织厂。
至于邮电机械厂,虽然建在潮县,但这家厂是属于省管企业,不属于地方,除了给地方带来一些荣誉和解决了些就业问题外,其他的好处一个都没落着,对潮县地方的贡献也极其有限。
看着这个名单,林宇航微微皱起眉头,他拿起桌上的烟盒取出一支烟点上,静静思索着。
从这些企业的行业性质就能看出,潮县企业的性质大多都是和纺织品有关,除去一些油厂(食用油)、酒厂、蔬菜厂、灯泡厂、化肥厂和农药厂这些和民生有关的工厂外,其余工厂都是围绕着纺织品在做文章。
不过这也正常,自古以来苏杭就是丝绸鱼米之乡,除去农业外,丝绸(纺织品)是苏州地区的重要产业支柱,潮县位于苏州地区,自然也不例外,因为这样的原因和历史的问题,自然而然就形成了现在的产业结构。
这些企业形成了潮县的主要经济组成,从目前企业的产品和效益来说还算不错,毕竟潮县的这些企业都是老企业,有一定的底蕴,再加上产品质量不错,在国内销售还算乐观,这些年出口数额也在不断提高,给地方带来了一定的外汇收入,但相比整个潮县的发展而言,仅仅靠这些企业是完全不够的。
天上掉馅饼
林宇航下去调研的时候把这些企业全部走访了,还在各乡镇都跑了一圈。
他思索着如何打开局面,又如何借用地方的特色和长处去进行经济建设,想了片刻他把手上已经抽完的烟斗掐灭,从抽屉里取了一张纸出来,对着面前的名单做了一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