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康熙缓缓扫视一圈朝堂上的群臣,而后直接在朝堂上下旨给刑部:“全力抓捕所有在大清的西洋人,不论身份一概抓来。”
“严加审问他们来大清的目的,交代他们国家的真实情况,并且让他们交出海图航线。”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震得众人耳膜嗡嗡作响。
此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脸上满是震惊与不解。
其中,一位年迈的大臣,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说道:“皇上,此举恐有失大国礼仪。”
“西洋人来我大清,多是仰慕我朝文化,不远万里,漂洋过海而来。”
“他们也是为大清作过贡献的,甚至献过神药给皇上啊。”
“若如此对待他们,恐遭世人诟病,损我大清天朝上国之威名啊。”
说罢,他连连摇头,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康熙一听,心中涌起一股无名怒火。
想到后世几百年间,西洋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大清国门,带来的无尽屈辱。
不禁怒目圆睁,怒斥道:“你们这群迂腐之辈!只知讲什么礼仪,却不知国家危亡!”
“如今你们看到的,不过是西洋人表面的恭顺,却不知他们背后隐藏的狼子野心。”
“他们窥探我大清的山川地理,窃取我朝的机密情报,若不早做防范,日后必为我大清大患!”
说罢,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啪”
的一声,吓得下方大臣们纷纷一颤。
康熙余怒未消,直接吩咐,将那几位反对大臣的顶戴花翎一把摘下,冷冷说道:“你们既如此短视,就不配再位列朝堂,即日起,贬为庶民!”
那几位大臣吓得脸色惨白,“扑通”
一声跪地,连连叩头求饶,口中喊着:“皇上饶命,皇上饶命!”
朝堂上瞬间一片混乱,大臣们有的面露惊恐。
张文玉等内阁重臣,站在一旁,也是一脸疑惑。
他们相互对视一眼,眼中皆充满了不解。
张文玉心中暗自思忖:皇上一向圣明,今日此举如此突然,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但皇上既然下了旨意,他们也只能遵旨照办。
待朝堂稍微平静,康熙脸色依旧阴沉,又提出取消海禁之事。
此再次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发轩然大波。
一位身材魁梧的大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皇上,海禁已实行多年,沿海百姓早已习惯。”
“一旦取消,沿海地区恐遭海盗侵扰,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
他的声音洪亮,满含忧虑。
另一位大臣赶忙出列,神色焦急,拱手进谏道:“皇上,海禁若取消,看似能让贸易光明正大,可实际上隐患重重。”
“如今虽有海禁,却也能对海外贸易有所管控。”
“一旦放开,沿海各处口岸监管难度大增,势必出现诸多漏洞。”
康熙听着大臣们的反对论,冷哼一声,心中暗自思忖:哼,这些人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他们暗中与走私团伙勾结,走私西洋货,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却来阻拦朕取消海禁,无非是怕断了他们的财路。
与其让他们这些蛀虫发财,还不如让小九去做海外贸易,至少能为朝廷增加些收入,也能让大清的商品走向世界,提升我朝的国力。
看着下方依旧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康熙再也忍耐不住。
直接宣布退朝:“今日之事,众爱卿回去再好好想想,改日再议!”
说罢,他站起身来,拂袖而去,留下朝堂上的大臣们面面相觑。
退朝后,康熙宣内阁学士李光地、温达、张玉书、吴琠等到乾清宫议事厅,商议关于海禁的决策。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康熙力排众议,亲自下旨解除海禁。
并且开始重新组建水师战队,选拔优秀的水军人选,在福建、天津等地设立重要军事港口等事宜。
只是对于由谁来管理这些事务,康熙心中仍未拿定主意。
处理完朝堂上那一系列棘手的事务后,康熙疲惫地靠在龙椅之上。
这一日的操劳,让他感觉心力交瘁。
梁九功在一旁伺候,将康熙的疲惫看在眼里,心领神会,赶忙快步走到殿外。
低声吩咐小太监立刻传令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