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你也听到消息了?”朝廷第一大臣,司空孙辅机看到天元神君报名进来,泰然自若,无事人一样笑着把他让进了政事堂。
政事堂坐堂之上,师兄昊元神君参政大臣楚善登,侍中马翀,门下侍郎刘辞以及几位神君尚书两厢陪坐,就连久不露面的圣君李卫公也高坐在一旁。只不见按理也该在堂的圣君梁子房,另一位参政大臣侯骏骐。
袁乘风心思湛明,心念转得极快。这在座之人,参政侍中门下侍郎本是政事堂参会的要员。圣君李卫公一向神秘莫测此来必有深意,不用揣测。其余几个和自己一样品轶的尚书,或者是宫城里关系盘根错节,要么是与孙辅机交好,来得比自己早也是正常。
只是这没来的人,说起来就十分蹊跷了。
见过各位同僚之后,袁乘风回复孙辅机,“是九殿下差人告知的。请问司空大人,高明天子现在何处?为何不是他主持政事堂会议,或者亲自领兵出征呢?”
“高明天子和梁圣君现在正陪着天尊呢。来,乘风先坐下喝口茶。南部的贡品,甚是难得啊。”
孙辅机故意不提镇压叛乱的事,再从他自信稳健的声音中,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这一切事情的进展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也正是因为他这份笃定,反而使袁乘风心中陡然升起一种有种不祥的预感。
哪怕是稳操胜券也应该是松紧有度,他们这般做派莫非是个阴谋?
对了,还有天子的亲信重臣,另一个参政大臣侯骏骐在干什么呢?为什么孙辅机只说了梁圣君的去处,却不提这位政事堂二把手呢?心中的问题,他知道在座的人里面也许只有圣君李卫公,才会实话回答自己。
“圣君,我来得匆忙,事情的来龙去脉都不甚了解。可否请您为我讲一下?”袁乘风一心为公,也不和孙辅机敷衍客气,转头就给李卫公行了个礼,问道。
“我老了。道听途说一些片段风闻后,也才刚刚过来。善登,你一定知道得最全面,给师弟详细说一下,正好我也补补课。”
“圣君,您是南荒天朝的军旗。这些跳梁小丑的鬼蜮伎俩能掀起多大的风浪?故而没有去打扰您。也是我们通报不周,还请您见谅。师弟,你是礼部尚书,主管万民教化。只因你刚刚忙完殿试和册封大典两件大事,我们不和你说,是想你多休息。等剿灭叛军之后,自然要你牵头,收纳民心,提升士气。既然你不怕辛苦已经来了,我现在就和你简单说一下吧。”
“陛下下旨管教天子诸天君礼教的事。你是协办,想必其中原委比我更清楚。齐国天君李佑接到宗正府的教谕,非但不知收敛,还在其岳父尹弘教唆下变本加厉,豢养死侍意欲不轨。三个月前,陛下下旨更换了他的君府长史以示规劝。谁知道他居然杀了长史全望,还将其五马分尸。陛下几天前下旨刑部尚书马威德前去彻查此事,人还未到他的封地,齐国天君就公开造反了。现在其手下燕猛彪,正在和四皇子与徐世功对垒呢。”
一个本人远在天京之外,鲜有朝中股肱大臣作为内应,手中能够指挥的兵勇不足万人的庶子天君,在父皇天尊十分康健,储君天子明册在位的情况下,如此草率贸然就造反了,实在太过儿戏。
换一个角度看,朝廷派遣官员规劝查看都没有问题。只是这出兵弹压的速度,说是预先计划准备好的都不为过。如今弹压谋反的领兵统帅是四皇子,政事堂里坐镇的是孙辅机。高明天子却被留在天尊身边,是监视控制,还是指挥大局?如果是后者,为什么他的亲信侯骏骐又没有参与任何行动呢?
袁乘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还能说些什么。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庄清云受命来到了李为善和李道宗面前。
一路上过来,纯阳道人施相厦已经和他陆陆续续讲了些李为善主持的皇城京畿戒严的事。听完之后,庄清云只有两个感觉。
第一个感觉是李道宗组织能力极强,很明显如此严谨的戒严规划肯定不是李为善能够安排的。第二感觉,就是李道宗厉害得过头了。那么短的时间,如此周密的安排。无论从人员的调动到任务的分配都挑不出一点毛病来。根本不像在处理一个突发事件,更像是在演习甚至是在演一场早就准备好的戏。
等他在李为善身边坐下,看到了具体人员名单之后,庄清云敏感地看出这场戏里演员的问题了。虽然名单里他认识的人不全,但是师伯昊元神君的亲传弟子们,以万法为首,相干的不相干的,几乎全都参与了这次戒严。这明显就是一份事后准备叙保有功的名单嘛。而自己之所以被李为善叫来,应该是他也看出了端倪,想在名单之上至少加一个自己人的名字。
看施相厦要走,他心念一转,要占便宜怎么都能亏了自己人?脸上神色不变,也不拦着师兄,转身装作好奇地问了李为善一个问题。
“殿下,下官有一事不明。想